2021 年 4 月 23 日 新平稅務記帳士事務所 更新日期:2025 年 3 月 24 日
不同於兩個月一次的營業稅,每年5月1日至31日要申報的是上一年度的營利事業所得稅,簡稱營所稅。
營利事業所得稅:
顧名思義是所得稅的一種,跟個人綜合所得稅很像,是總結一年的所得而課徵的稅。
營所稅申報的方式有以下四種,是計算淨利的方式不同:
- 擴大書面審核申報(簡稱書審):適用年營業額3000萬以下,符合國稅局的擴大書審純益率標準
- 所得額標準申報:適用年營業額3000萬以上,符合國稅局的所得額標準者
- 查帳申報(簡稱查帳):適用年營業額3000萬以上,或帳證齊全的公司
- 會計師簽證申報:適用年營業額一億元以上之公司
「所得額標準申報」的概念和「書審」類似,只是適用的稅率不同,所得額標準一般來說會高一些。
上述四種申報方式大致上可以歸類成兩種概念:「書審」及「查帳」,本篇文章將會介紹這兩個概念。
一、查帳:賺多少繳多少,核實課稅
查帳基本上是最精準的方式,也就是收入減支出後計算出淨利(純益),再依照這個實際經營的結果去申報,稱為「帳載損益核實課稅」──賺多少課多少,沒賺錢就不用繳。
但帳務清楚明瞭的條件(缺點)就是麻煩:公司憑證要齊全、所有收支都有對應的單據、金流要可以完全核對,要請專門的會計人員成本相當高,如果委託事務所處理費用也相對較高。
清楚精準固然是好事,然而公司草創期沒錢請專人記帳,老闆擔任業務、行銷、會計、出納等職務,忙著建立新世界的秩序,稅務帳目又不夠理解,對於分辨正式(或有用的)單據出現障礙、憑證的缺漏情形等都在所難免,要做到精準很難,而且可以想像,在以前電腦尚不發達的時代,政府要求所有公司一律查帳處理,可能國稅局稽核人員都會崩潰。政府於是先訂定某些條件可以用書面審核,發現便民又利己,就持續「擴大」書審的適用範圍,成為今日所謂的「擴大書面審核申報」。
二、書審:淨利率達標,可簡化申報程序
不同於查帳直接計算收支的方式,所謂的書審(擴大書審)制度,是針對年營收在3,000萬元以下,且依法設有帳簿並保留憑證,淨利率在財政部頒布的標準以上者,即可簡化申報程序。以公司的「主要行業別」為依據,國稅局每年都會更新各行業的「同業利潤標準、擴大書審純益率標準」,在這標準以上者,可以簡化申報程序。而國稅局是怎麼定義公司的主要行業呢?
公司主要行業代號
- 稅務員會根據您公司登記的營業項目、負責人說明及各項相關資料的綜合調查評比,來核定您公司的「行業代號」。每個行業代號有各自對應的稅率,政府會每年更新微調。
- 想知道被核定的行業代號,可以在公司設立時的營業登記公文上看到,或上稅務入口網公示資料查詢,輸入統編後,看登記營業項目。
- 如果公司實際的經營項目與行業代號有出入怎麼辦呢?首先,查詢該行業代號的稅率如何?如果實際營業項目的稅率可能更低,可以向國稅局舉證相關資料,如發票明細,跟稅務員申請修改。備註:如果是新平新設立的客戶,我們會跟您確認營業項目並找到合適、稅率低的選擇供稅務員參考,只是最後決定權仍在稅務員手上。
因此書審只要淨利在標準以上,就可以用書審簡單報稅,但有個缺點,公司如果實際純益比擴大書審純益率還低時,如果想要簡單報稅,只能剔除費用,調高淨利申報囉!不然就要改以查帳案件申報,但前提是帳證齊全。
再來談談:擴大書審純益率、所得額標準與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
一般來說,擴大書審純益率大多數的行業是 6 %,對小企業來說,可能比實際淨利低很多(如果老闆只能賺6%,那大概也很少人想當老闆了),然而,國稅局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,考量到低報這點,現在國稅局會利用大數據來挑出可能有“疑慮”的公司抽查(大約10%),要求提供帳冊查核;如果公司無法送帳證明,國稅局就會祭出具懲罰性意味的「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」來計算當年度的營所稅,作為稽徵成本與公平課稅之間的平衡點。(所得稅法第83條 )
國稅局除了電腦抽查外,還有人工抽查,如果你是稅務員,怎麼抽查最容易找到有問題的帳冊?通常是先以淨利率偏低、帳冊異常、營業額高的開始查起。反過來說,如果公司不想被抽查,你該怎麼做呢?
那當然就要找好的事務所幫您好好記帳,避免帳冊異常囉!記帳這種事情,不要因小失大,查帳補稅可能都是幾年的記帳費呢!
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同業利潤標準,可以於稅務入口網查詢公示資料,取得您的登記營業項目後,再到 財政部稅務行業標準分類暨同業利潤標準查詢系統 下載最新年度的「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、同業利潤標準、擴大書審純益率標準」查詢各種核定標準。
營所稅 = 淨利 × 營所稅率
算出淨利之後,乘以營所稅率就是營所稅了,稅率依照組織、營收會有所不同。
營所稅率
- 行號:目前不課營所稅,盈餘分配後,併入綜合所得課個人綜合所得稅。
- 公司:
- 年淨利20萬以上,20%
- 年淨利介於12萬到20萬,(淨利-12萬)×50% = 稅額
- 年淨利小於12萬(起徵點),免稅
之後分配盈餘部分,一樣併入綜合所得課個人綜合所得稅。
Note此計算以一年為準,未滿一年,則依月份比例計算,如:110/10/15開業,則110年算營業3個月,起徵額=12萬×(3/12)=3萬,淨利達20萬×(3/12)=5萬,稅率20%。
假設公司的淨利率為6%:
- 全年營收400萬元,則淨利: 400萬 × 6% = 24萬,超過20萬稅率20%,營所稅 = 淨利 × 稅率 = 24萬 × 20% = 48,000元
- 全年營收300萬元,則淨利: 300萬 × 6% = 18萬,介於12萬到20萬之間,營所稅 = (淨利-12萬)×50% = (18萬-12萬)×50% = 3萬元
- 全年營收100萬元,則淨利: 100萬 × 6% = 6萬,小於12萬元免稅。
在這個條件之下的分界點在於:年營收要在3,333,333元以上才會課20%;200萬以下則免稅。
股利所得退稅(限公司組織)
讀到這裡,您可能發現開公司會被課兩次稅(營所稅、綜所稅),過去為了避免掉這個問題,採用兩稅合一制,但由於計算太複雜,為了符合國際稅制改革趨勢而簡化稅制,目前的方案如下:
- 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稅,可享有8.5%的抵減稅額,但每戶可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。
- 股利部分採28%稅率,分開計稅。如果綜合所得稅達30%級距(淨所得242萬以上)才需要考慮。
營所稅與綜所稅 加總比較(進階)
這邊會比較行號與公司在各種情況收入所要支出的稅,會稍微複雜,如果您在猶豫要開公司或行號,可以好好了解。
先講結論,由於公司會被課徵營所稅,而行號目前不會,所以公司被課徵的稅會較高。
雖然在250萬以下時,公司因為退稅的關係稍微有利一點,然而那並不應該是開公司主要的考量。
- 行號部分:因為行號目前不課徵營所稅,所以6萬併入綜合所得稅課稅,假設增加綜所稅部分,課稅級距為12%,營利所得 6萬 × 12% = 7,200,增加7,200元的綜合所得稅。
- 公司部分:未達課徵營所稅標準12萬,免徵營所稅。之後公司分配盈餘,假設能夠全額分配(通常只能分配9成),且增加綜所稅部分,課稅級距為12%,營利所得 × 稅率 = 6萬 × 12% = 7,200,可享有8.5%可扣抵稅額:6萬 × 8.5% = 5,100,計 7,200 – 5,100 = 2,100元的綜合所得稅
在不課徵營所稅的情況下,公司被課到的稅額比行號還要少。
公司要提列法定盈餘公積10%,可以分配的只有90%,除非達到不用提列的條件。不過這些法定盈餘在公司結束時還是要分配掉的。
- 行號部分:因為行號目前不課徵營所稅,所以15萬併入綜合所得稅課稅,假設營利所得增加部分課稅級距為12%,行號營利所得 15萬 × 12% = 18,000,增加18,000元的綜合所得稅。
- 公司部分:年淨利介於12萬到20萬,課徵營所稅:(15萬-12萬) × 50% = 1.5萬,稅後淨利:15萬-1.5萬 = 13.5萬。之後公司分配盈餘,假設能夠全額分配,且增加綜所稅部分,課稅級距為12%,營利所得 × 稅率 = 13.5萬 × 12% = 16,200,可享有8.5%可扣抵稅額:13.5萬 × 8.5% = 11,475,增加16,200-11,475 = 4725元的綜合所得稅。合計 營所稅 + 綜合所得稅 = 15,000 + 4,725 = 19,725 元
在淨利介於12萬~20萬的情況下,公司與行號整體課稅差距並不會太大。
- 行號部分:因為行號目前不課徵營所稅,所以30萬併入綜合所得稅課稅,假設營利所得增加部分課稅級距為12%,行號營利所得 30萬 × 12% = 36,000,增加36,000元的綜合所得稅。
- 公司部分:年淨利20萬以上,課徵營所稅:30萬 × 20% = 6萬,稅後淨利:30萬-6萬 = 24萬。之後公司分配盈餘,假設能夠全額分配,且增加綜所稅部分,課稅級距為12%,營利所得 × 稅率 = 24萬 × 12% = 28,800,可享有8.5%可扣抵稅額:24萬 × 8.5% = 20,400,增加28,800-20,400 = 8,400元的綜合所得稅。合計 營所稅 + 綜合所得稅 = 60,000 + 8,400 = 68,400元
在課徵營所稅率20%的情況下,公司因為要課徵營所稅與綜所稅,雖然有抵減,但公司還是會課較多的稅。
暫繳
而在每年的九月份還會有暫繳喔!
需要先暫時繳納去年度營所稅的一半,到時候可以扣抵當年度的營所稅。
為什麼有這個制度呢?一來是怕納稅義務人一次繳納感受到的負擔很重,二來是方便國庫調度資金。
畢竟人可能會一個不小心花太多的錢,超出預算,將金額分兩次繳納/徵收,可以減輕這個問題。
不過如果暫繳稅額在2000元以下,則無需暫繳。
以上就是營所稅的介紹了,其中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,譬如設立一開始沒弄好,可能選到較高稅率的行業別,又或是採用擴大書審時,申報出去的書面資料調整有明顯錯誤,導致被電腦抽查,未來都要用所得額標準申報等等問題,所以還是建議創業者要找一個可以信任的事務所諮詢細節,省下大筆的時間與金錢,更專注於事業本身喔!
您好
請問薪資收入100萬,另與他人合資股份有限公司分潤450萬
個人所得稅是否為(450*0.28)+[(100-12.4-20.7)*0.12]-3.78=130.248萬
請問您是要以111年綜所稅來算還是110年綜所稅試算呢?目前看到有問題的地方是,您所用的扣除額是111年的扣除額,但累進差額是110年的扣除額,而且少了免稅額
以110年綜所稅來算:免稅額8萬 + 標準扣除額單身12萬 + 薪資扣除額 20萬 = 40.8萬
如果股利分離課稅的話:綜合所得所得稅 = 股利採分離課稅 + (其他收入之淨收入 * 稅率 – 累進稅額) = : 450萬*28% + ((100 – 40.8)萬*12%-3.78萬) = 1,260,000 + 33,240 = 1,293,240元
如果股利合併課稅的話,可抵税比率 8.5%、上限 8 萬元: 450萬*8.5% > 8萬,以8萬計:(450萬 + 100萬 – 40.8萬)*40% – 829,600 – 80,000= 1,127,200元
所以建議以合併課稅計稅比較划算,詳細計算仍以國稅局試算為主,只要輸入的內容正確,國稅局的程式通常會幫你選出最優解。
非常感謝您的回覆
再請教一個問題,所謂的股利所得是否不侷限在上市櫃的股票股利而已,而是一般與人共同投資的公司,分潤所得也算股利所得?
是的,公司組織的盈餘分配都是股利所得。
你好,販售冷凍食品,剛剛設立有限公司,年營業額約50萬,幾乎沒有開發票。
從文章得知
公司所得稅使用書審6%,年淨利5 x 6% =,小於12萬,不用科稅。
想知道,營業額低,但有進項發票,沒有銷項發票,沒有開發票,是否會有問題?
或是,營業額低,有零售小額發票會比較好?
謝謝你
短漏開當然會有問題,請照實開立發票,抓到處5倍以下罰鍰。(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第52條)
您好想問一下有開發票的公司年營業額2000萬由於沒有銷項所用擴大書審淨利率12% 併入個人綜合所得是怎麼樣計算
沒有銷項嗎?應該是沒有進項吧 股東人數多少人、所得級距在哪都是要考量的點
假設一人公司,沒有其他所得,以110年所得稅法舉例:
營業額2000萬 * 12% 淨利率 = 240萬(淨利)
240萬 * 20% = 48萬(營所稅)
稅後所得:240-48 = 192萬,扣除免稅額(88k)、標準扣除額(120k),淨所得:1,920,000 – 88,000 – 120,000 = 1,712,000
所得稅率為12%,累進差額 134,600:1,712,000 * 12% – 134,600 = 70,840
股利扣除稅額: 192萬*8.5% > 8萬 以8萬計,70,840 – 80,000 = -9160 會退稅9,160元
以上試算還是以國稅局為準
對沒有進項,是獨資,所以說以2000萬營業額擴大書審12%,我需繳納48萬營業稅+70840綜合所得稅+100萬營5%業額稅,是這樣意思嗎?! 請教您一下
您好 想詢問顧問有限公司
公司收入為顧問費用 年營收在300W左右,但無支出項目也可以使用書審? 還是這是需要直接實報的 謝謝
依據擴大書審純益率計算300W*10%=30W 繳納稅 : 30W*20%=6W
如果依據書審費用計算如上 這樣就是最後繳稅費用 ? 謝謝
書審只要申報稅率在部頒標準以上(含)就可以使用
稅金部分理解正確
您好,我從事網路平台,開的是行號。
平台與其他創作者合作,與他們屬於承攬關係。
平台會抽成3成,7成屬於創作者的收入。
因為行號是併入所得稅,這樣應該還是看我的總營業額,
不過我實際只拿了3成,想想有點虧。
想詢問有什麼方法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?
不知道簽什麼勞報單那樣可不可以?(好像查到能算在薪水什麼之類的)
但坦白講自己覺得每個月這樣給他們簽他們會覺得很麻煩,
我看別人的網路平台好像也不會這樣打擾創作者。
還是只能自己吸收了? 希望您能看得懂我的問題,謝謝您!
請問您是用書審還是查帳?
書審通常設算的淨利率都很低(通常6%-10%),如果您實際的淨利更低,就可以考慮用查帳案件。
至於勞報單的部分,查帳案件才有可能有效果。